如何增加mysql内存

数据库   发布日期:2023年06月16日   浏览次数:504

这篇文章主要讲解了“如何增加mysql内存”,文中的讲解内容简单清晰,易于学习与理解,下面请大家跟着小编的思路慢慢深入,一起来研究和学习“如何增加mysql内存”吧!

增加mysql内存的方法:1、找到并打开mysql配置文件“my.ini”;2、找到“[mysqld]”,然后通过在“[mysqld]”下面添加“max_allowed_packet=10240M”语句增加的内存大小即可。

相关拓展介绍:

mysql 配置文件详解

以下为核心参数含义

  1. innodb_buffer_pool
  2. # 注:缓冲池位于主内存中,InnoDB用它来缓存被访问过的表和索引文件,使常用数据可以直接在内存中被处理,从而提升处理速度;
  3. 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
  4. # 注:MySQL5.6.6之后可以调整为多个。表示InnoDB缓冲区可以被划分为多个区域,也可以理解为把innodb_buffer_pool划分为多个实例,可以提高并发性,避免在高并发环境下,出现内存的争用问题;
  5. innodb_data_file_path
  6. # 注:该参数可以指定系统表空间文件的路径和ibdata1文件的大小。默认大小是10MB,这里建议调整为1GB
  7. transaction_isolation
  8. # 注:MySQL数据库的事务隔离级别有四种,分别为READ-UNCOMMITTED、READ-COMMITTED、REPEATABLE-READ和SERIALIZABLE。默认采用REPEATABLE-READ(可重复读)
  9. innodb_log_buffer_size
  10. # 注:是日志缓冲的大小,InnoDB改变数据的时候,它会把这次改动的记录先写到日志缓冲中
  11. innodb_log_file_size
  12. # 注:是指Redo log日志的大小,该值设置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,如果设置太大,实例恢复的时候需要较长时间,如果设置太小,会造成redo log 切换频繁,产生无用的I/O消耗,影响数据库性能
  13.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
  14. # 注:redo log文件组中日志文件的数量,默认情况下至少有2个
  15. max_connections
  16. # 该参数代表MySQL数据库的最大连接数
  17. expire_logs_days
  18. # 注:该参数代表binlog的过期时间,单位是天
  19. slow_query_log
  20. # 注:慢查询日志的开关,该参数等于1代表开启慢查询
  21. long_query_time
  22. # 注:慢查询的时间,某条SQL语句超过该参数设置的时间,就会记录到慢查询日志中。单位是秒
  23. binlog_format
  24. # 注:该参数代表二进制日志的格式。binlog格式有三种statement、row和mixed。生产环境中使用row这种格式更安全,不会出现跨库复制丢数据的情况
  25. lower_case_table_names
  26. # 注:表名是否区分大小的参数。默认是值为0。0代表区分大小写,1代表不区分大小写,以小写存储
  27. interactive_timeout
  28. # 注:是服务器关闭交互式连接前等待活动的时间,默认是28800s(8小时)
  29. wait_timeout
  30. # 注:是服务器关闭非交互式连接之前等待活动的时间,默认是28800s(8小时)
  31. innodb_flush_method
  32. # 注:这个参数影响InnoDB数据文件,redo log文件的打开刷写模式
  33. 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
  34. # 注:如果运行的SQL语句没有使用索引,则MySQL数据库同样会将这条SQL语句记录到慢查询日志文件中

除了核心参数之外,可能在某些场景需要设置其他参数

以下我收集的一个参数配置解释

  1. [client]
  2. port = 3306
  3. socket = /tmp/mysql.sock
  4. [mysqld]
  5. port = 3306
  6. socket = /tmp/mysql.sock
  7. basedir = /usr/local/mysql
  8. datadir = /data/mysql
  9. pid-file = /data/mysql/mysql.pid
  10. user = mysql
  11. bind-address = 0.0.0.0
  12. server-id = 1 #表示是本机的序号为1,一般来讲就是master的意思
  13. skip-name-resolve
  14. # 禁止MySQL对外部连接进行DNS解析,使用这一选项可以消除MySQL进行DNS解析的时间。但需要注意,如果开启该选项,
  15. # 则所有远程主机连接授权都要使用IP地址方式,否则MySQL将无法正常处理连接请求
  16. #skip-networking
  17. back_log = 600
  18. # MySQL能有的连接数量。当主要MySQL线程在一个很短时间内得到非常多的连接请求,这就起作用,
  19. # 然后主线程花些时间(尽管很短)检查连接并且启动一个新线程。back_log值指出在MySQL暂时停止回答新请求之前的短时间内多少个请求可以被存在堆栈中。
  20. # 如果期望在一个短时间内有很多连接,你需要增加它。也就是说,如果MySQL的连接数据达到max_connections时,新来的请求将会被存在堆栈中,
  21. # 以等待某一连接释放资源,该堆栈的数量即back_log,如果等待连接的数量超过back_log,将不被授予连接资源。
  22. # 另外,这值(back_log)限于您的操作系统对到来的TCP/IP连接的侦听队列的大小。
  23. # 你的操作系统在这个队列大小上有它自己的限制(可以检查你的OS文档找出这个变量的最大值),试图设定back_log高于你的操作系统的限制将是无效的。
  24. max_connections = 1000
  25. # MySQL的最大连接数,如果服务器的并发连接请求量比较大,建议调高此值,以增加并行连接数量,当然这建立在机器能支撑的情况下,因为如果连接数越多,介于MySQL会为每个连接提供连接缓冲区,就会开销越多的内存,所以要适当调整该值,不能盲目提高设值。可以过'conn%'通配符查看当前状态的连接数量,以定夺该值的大小。
  26. max_connect_errors = 6000
  27. # 对于同一主机,如果有超出该参数值个数的中断错误连接,则该主机将被禁止连接。如需对该主机进行解禁,执行:FLUSH HOST。
  28. open_files_limit = 65535
  29. # MySQL打开的文件描述符限制,默认最小1024;当open_files_limit没有被配置的时候,比较max_connections*5和ulimit -n的值,哪个大用哪个,
  30. # 当open_file_limit被配置的时候,比较open_files_limit和max_connections*5的值,哪个大用哪个。
  31. table_open_cache = 128
  32. # MySQL每打开一个表,都会读入一些数据到table_open_cache缓存中,当MySQL在这个缓存中找不到相应信息时,才会去磁盘上读取。默认值64
  33. # 假定系统有200个并发连接,则需将此参数设置为200*N(N为每个连接所需的文件描述符数目);
  34. # 当把table_open_cache设置为很大时,如果系统处理不了那么多文件描述符,那么就会出现客户端失效,连接不上
  35. max_allowed_packet = 4M
  36. # 接受的数据包大小;增加该变量的值十分安全,这是因为仅当需要时才会分配额外内存。例如,仅当你发出长查询或MySQLd必须返回大的结果行时MySQLd才会分配更多内存。
  37. # 该变量之所以取较小默认值是一种预防措施,以捕获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错误信息包,并确保不会因偶然使用大的信息包而导致内存溢出。
  38. binlog_cache_size = 1M
  39. # 一个事务,在没有提交的时候,产生的日志,记录到Cache中;等到事务提交需要提交的时候,则把日志持久化到磁盘。默认binlog_cache_size大小32K
  40. max_heap_table_size = 8M
  41. # 定义了用户可以创建的内存表(memory table)的大小。这个值用来计算内存表的最大行数值。这个变量支持动态改变
  42. tmp_table_size = 16M
  43. # MySQL的heap(堆积)表缓冲大小。所有联合在一个DML指令内完成,并且大多数联合甚至可以不用临时表即可以完成。
  44. # 大多数临时表是基于内存的(HEAP)表。具有大的记录长度的临时表 (所有列的长度的和)或包含BLOB列的表存储在硬盘上。
  45. # 如果某个内部heap(堆积)表大小超过tmp_table_size,MySQL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将内存中的heap表改为基于硬盘的MyISAM表。还可以通过设置tmp_table_size选项来增加临时表的大小。也就是说,如果调高该值,MySQL同时将增加heap表的大小,可达到提高联接查询速度的效果
  46. read_buffer_size = 2M
  47. # MySQL读入缓冲区大小。对表进行顺序扫描的请求将分配一个读入缓冲区,MySQL会为它分配一段内存缓冲区。read_buffer_size变量控制这一缓冲区的大小。
  48. # 如果对表的顺序扫描请求非常频繁,并且你认为频繁扫描进行得太慢,可以通过增加该变量值以及内存缓冲区大小提高其性能
  49. read_rnd_buffer_size = 8M
  50. # MySQL的随机读缓冲区大小。当按任意顺序读取行时(例如,按照排序顺序),将分配一个随机读缓存区。进行排序查询时,
  51. # MySQL会首先扫描一遍该缓冲,以避免磁盘搜索,提高查询速度,如果需要排序大量数据,可适当调高该值。但MySQL会为每个客户连接发放该缓冲空间,所以应尽量适当设置该值,以避免内存开销过大
  52. sort_buffer_size = 8M
  53. # MySQL执行排序使用的缓冲大小。如果想要增加ORDER BY的速度,首先看是否可以让MySQL使用索引而不是额外的排序阶段。
  54. # 如果不能,可以尝试增加sort_buffer_size变量的大小
  55. join_buffer_size = 8M
  56. # 联合查询操作所能使用的缓冲区大小,和sort_buffer_size一样,该参数对应的分配内存也是每连接独享
  57. thread_cache_size = 8
  58. # 这个值(默认8)表示可以重新利用保存在缓存中线程的数量,当断开连接时如果缓存中还有空间,那么客户端的线程将被放到缓存中,
  59. # 如果线程重新被请求,那么请求将从缓存中读取,如果缓存中是空的或者是新的请求,那么这个线程将被重新创建,如果有很多新的线程,
  60. # 增加这个值可以改善系统性能.通过比较Connections和Threads_created状态的变量,可以看到这个变量的作用。(

以上就是如何增加mysql内存的详细内容,更多关于如何增加mysql内存的资料请关注九品源码其它相关文章!